为什么做网站?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
看了很有感触,索性分享转载一波(51la)
前段时间,百度投资知乎,业内舆论不断。在此次投资的官宣海报中,对于战略合作也着重突出这三点:“上亿高质量问答接入内容生态”、“丰富问答内容提升搜索体验”、“2亿日活超级入口向知识社区开放”。不少站长心头一紧,好不是滋味。
1、年初,一篇《搜索引擎百度已死》敲醒众人,百度将头部流量倾斜至自家产品百家号,加上竞价排名,几乎垄断了搜索入口流量。
对外声称百家号只占10%搜索权重,熟悉门道的站长们心里估计都在冷笑:谁会浏览排在第3页以外的网站?
这也导致了,有一段时间高权重的网站非常吃香,价格一路飙升,不少站长趁机卖掉,赚个好价钱。
最惨是那些新站,本来已经很狭窄的小河,上流还悄悄地关了几个闸口,直接导致同类竞争白热化,很多站长哭诉“没流量”,一大批广告联盟应声倒闭。
一时间哀声遍地,整个站长圈弥漫着不安与焦虑,网站的世界末日到来了?
并没有,相反,网站的生态环境变得比以前还要好些。
2、
每天早是起来,我还是会习惯性地登录统计网站,查看数据报表。
从行业数据显示,整个2019年度全站统计的日均IP相比2018年略有上涨,新站点的增长趋势基本相近,不过细分领域里的确会有所不同,也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合理变动。
退潮时才看出谁在裸泳,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,留下的都是有实力的玩家。
之前在某个站长群看到这么一句话:你们天天骂百度,骂完还不是抓破脑皮,巴不得百度能施舍多一分流量。
可以这么说,百度养活了一大票站长。SEO是迄今为止,最公平的免费流量。
只需一点点技术基础,准备好域名和服务器,就能搭建一个网站,安装上统计代码,即可实时查看网站流量情况。
如此低门槛,意味着竞争也会非常激烈。再加上一大堆爬虫采集的“模板”网站,各种黑帽白帽SEO,更不用提及那些技术刷量、劫持、攻击等非法手段了。
3、
那你为什么做网站呢?
听过各种各样的答案,兴趣、爱好、工作、赚钱、炫耀等,不过有一个答案触动了我的心弦:我只会做网站,其他做不了。
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很火的一组图。
早些年,移动互联网火热的时候,不少站长风风火火地转型,做APP、做新媒体,如今转战小程序、做视频。盲目跟风的大多成为炮灰,真正站在顶峰的,是那些本来在PC网站时代就叱咤风云的大佬。
我有一个朋友,今年4月份的时候,自己搭建一个网站,将日常写代码的心得、项目经验等写在上面,有点类似CSDN上的博客。
这样方便记录自己成长过程,也有利于日后面试时,直接潇洒地甩个网址给面试官。
域名备案成功的那一刻,他满脸兴奋地说道:从今天开始,我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。
在之前,有人建议他,为何你不直接开一个公众号呢?新媒体时代,公众号才是主流呢,说不定以后一不小心成为技术界大V。
他说,我不会弄公众号,又不是为了赚钱,况且,网站更方便自己记录代码,直接贴图即可。
上不了清华北大,是因为不喜欢吗?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唐僧肉大家都想吃,无奈实力不允许自己任意妄为。
如今我那位朋友的网站,没有花任何精力维护,只是定期保持更新网站内容,每天都有不少访问量,不少访客主动找他,想付费学习,为此他还建立一个技术交流群。
他说,如果当初是弄公众号的话,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效果。
4、
术业有专攻,能把网站经营好的人,也不会过得太差。
根据最新艾瑞互联网流量数据显示,移动和PC两端的用户群体约为1:1,用户规模均在5.5亿左右。移动端用户最活跃的时间段是12:00—14:00;20:00—10:00;PC端用户最活跃时间段是10:00—12:00;15:00—17:00。
可以看出,用户具备一定份额的重合性,网站端依然大有可为。
其实,百度和站长是同一阵线的。百家号一直是百度对抗今日头条的一枚棋子,为防御内容端价值的流失,“联姻”知乎,试图补全在内容端的劣势。
只不过,神仙打架,受伤的总是凡人。
许多站长早已注重网站内容价值的建设,以“内容”牵引用户,而不单纯依赖SEO,这也许是一种看清局面的做法吧。
多少都是心意,感谢大家
还没有留言,还不快点抢沙发?